“江歌刘鑫案”:为朋友两肋插刀,朋友却在岁月静好

2017-11-15 11:39:48 作者:四郎和他的朋友

“江歌刘鑫案”:为朋友两肋插刀,朋友却在岁月静好

|刘斯郎

感性的胸怀要有,但理性的态度更要

前几天,我刚看到“江歌刘鑫事件”的时候,就选择了沉默,对于一个媒体人来说,这是极好的“市场资源”,我大可借此痛批刘鑫母女,然后大获丰收,但我实在做不到“消费公众良心”。我的沉默不是建立在“事不关己,与我何干”的基础上的,因为尽管我的主观情感上和大众一样极度厌恶刘鑫一家人的所作所为,但我的理性告诉我,我所获取的信息全是“媒体跟风式”的单方面信息,尚且不明了事件真相的我,不能假装成“伪圣母”,更不能为了迎合舆论而出头“带气氛”。

现下,我们可以看见社会舆论攻击的槽点已经偏离了“陈世峰杀害江歌”这一事件本身,在一些媒体的舆论带动下,演变成了江歌和刘鑫两个受害家庭的“相煎何急”。

我们静下心来看,可以发现——现在大众对于事件的争议点其实是在于“为朋友两肋插刀,朋友却在岁月静好”这一句话上。这无疑突破了大众的底线,激起了公众的愤怒,于是大家都选择了以“维护道德”的态度来面对这个问题,这自然是很好的。但是,在这一个过程中,一些自媒体和媒体人却引导激化了问题,让这一场“正义”的辩驳,逐步演变成了“情绪对情绪”的“极端控诉”,本该渴望事件真相浮出水面的大众,走向了“批发愤怒,零售仇恨”的队伍中去。我们不得不警觉这样的现实状况:情绪太多,事实不够用了。

事件真相,双方各执一词

在这一个事件中,情绪化的人很容易选择站在“刘鑫关门拒救说”这一点上,然后发自内心地开始讨伐刘鑫这个人,甚至演变成了“精神上的暴力袭击”。这一点我的感受和大家一样,因为在最初的情绪化酝酿过程中,我同样恨不得一巴掌打在刘鑫的脸上,但后来,我的理性带领我看到的,是两种不同的版本:

江歌母亲:

综合各方的说辞以及权威媒体援引自江母的对话内容来看,在受害人江歌母亲看来,是因为“刘鑫拒开门”才导致了江歌的死亡,而事后刘鑫躲在屋里不出门查看情况,导致了抢救不及时,也是刘鑫的一大责任。此外,最让江母不能接受的是,在此后300多天的时间里,刘鑫生活得快快乐乐,刘鑫一家甚至玩起了“失踪”,因为找不到刘鑫,还被刘鑫父母侮辱,江母才无奈求助于媒体,公开刘鑫一家人的私人信息。

刘鑫一家:

依据刘鑫一家的说法,刘鑫当时并没有反锁房门,而是因为外力的阻扰,导致了其无法开门施救。后来又因为房门猫眼被堵,刘鑫又天性胆小,所以在江歌被杀害后,刘鑫还一直躲在屋内,对外面一无所知,直到警察到了现场后,她才敢出门查看。对于江歌的死,刘鑫非常愧疚,在之后的几个月时间里,还总是给警察局写邮件询问进度,但自己也无能为力。而至于之后为什么玩“失踪”,似乎没有人说出个所以然。

如何看待大众的舆论出发点?

纵观整个事件,争议点其实就在于“刘鑫是否反锁房门”和“事后为什么选择失踪”这两点上,大众的愤怒的出发点,也几乎都是从这里发出的。那么问题来了,这一事件中的“挡刀说”和“关门拒救说”并未确证,也就是说,我们暂且是站在了一个大众受舆论引导的“虚证”上,来判断并且发泄情感的,这不能说不可,但也必须考虑“理性”、“法律”和“真相”存在的意义。

不管怎么样,愤懑其实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出发于“正义”的情绪,总是需要宣泄的。我们也不应该将那些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来批判的行为斥为舆论暴力,不能说一个人的表达是表达,一群人的表达就是“暴力杀害”,是不是网络暴力关键看实质,而不是语言的厚度问题。

只不过,我们可能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任何表达都应该具有其“合理性”——在事实的基础上表达,而不是根据尚未确定的情节进行自我脑补,进而引发攻击性行为。刘鑫及其家人在后期的行为不当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我们表示愤怒,这理所当然;可是案件中的“拒开门”等情节并没有得到佐证,以此来审判断定刘鑫的问题所在,有失偏颇。

双方都是受害人,却又在互相伤害

还需要注意到的是,在这一个事件的过程中,其实双方都是受害人。凶手是陈世峰,而刘鑫和江歌两个家庭都是受害群体。只是在后面的过程中,由于刘家人的处理方式不当,使得双方从“受害人”演变成了“仇人”,甚至是进入了无止境的“互相伤害”。

很明显,刘鑫一家人的“避”与“不负责任”的行为不仅仅伤害到了江母,也伤害到了大众,这是不可原谅的,但江母事后的“回击”性行为(公开私人信息,公开他人联系方式),又于法不妥。

总的来说,在这一个过程中,双方都有不当的行为,但刘家人的行为更值得深思,因为他们触及了大众社会的道德底线。所以他们接受社会谴责,也是在情理之中。

而让我们感到压抑的,其实不是谁对谁错,也不是事件的社会“爆发点”,而是这个事件中,最该得到心理上责罚的陈世峰及其家人过得“好好的”,而江刘两家,却开启了漫长的“互相伤害”的过程。

道德和法律,两者不应该互相超越

我们必须明确一点:案发现场和舆论战场,是两个不同的场合,而大家争论的所有内容,其实都是围绕“法律和道义”展开的。只是很多人将二者混为一谈,这也直接导致了“舆论失控”,以“道德”来判处刘家“死刑”的,大有人在。

但是,公众有公众的道德底线和社会准则,法律有法律的底线和审判标准。法律要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上,但道德评判不能替代法律的严格审判。如果主观道德的审判能决定客观事物存在的矛盾的处置问题,那么法律就没有其存在的意义了。

首先,我们得树立一个概念:这是一起刑事案件,它必须接受法律的审判。在法律面前用事实和证据说话,有罪的定罪,无罪的释放。就比如说,如果当时刘鑫男友的刀是对着两个人去,而刘鑫情急之下关起门保护自己,因为这样的行为导致了江歌的死亡,那么刘鑫是无罪的,因此法律并不会惩戒刘鑫,因为“法律不强人所难”。

四郎和他的朋友
四郎和他的朋友  作家 ↓ 有情怀、有态度、有故事↓ 四郎在两万公里之外的意大利留学↓ 他的朋友在湘水长沙求学↓ 他们想让世界听到属于自己的声音↓ 叮咚 叮咚 ……公众号☞ 刘斯郎微博☞ 会昌男孩刘圣文

冰叔:这个世界真的有人过着你想要的生活(一)

我终于送了父亲一双“红蜻蜓”皮鞋

“江歌刘鑫案”:为朋友两肋插刀,朋友却在岁月静好

我们还是愉快分手了,从此山海相离,两不相欠

我走了十几个国家,最想念的还是故乡的爹妈

相关阅读
成人童话 沙漠精灵

太阳很大很热,照耀着的沙漠腹地,一眼望不见尽头。 沙漠科考队行至此处。 “就是这里!我记得,就是这里!”科考队队员马鹏激动地喊道。 “小马啊,你确定?”队长王国川疑惑道,“这里一望无际都是沙子,一株植物都没有,更不可能有你说的那种仙人掌精灵啊!” “就是,我才不信这里有什么仙人掌精灵,马鹏说得太离奇了,竟然说仙人掌能像人类一样思考、说话!”随行女队员顾晓娟不屑地说,“当年一定是马鹏在这里饿晕...

静北之失(下)

对于静北来说,顾宇是神一样的存在。自从她家发生变故后,他就是她的依靠。

从冬天到夏天的告别

当她从被子里钻出来,她就下定决心,要查出来这个凶手,要将她绳之以法……

一点点温情,足矣

今天的晨风很柔,日光不暖,大多人都睡过了平淡无奇的一夜,也有些人度过了特殊凌乱的一夜。 在情人床上醒来的老男人,心烦意乱,因为想到了家中难以应付的黄脸婆,在酒店床上宿醉醒来的少女,归心似箭,因为想到了家中舒适养胃的早餐,离家出走的中年妇女,心如死灰,正在想着选择什么方式去结束生命。 而我,总是熬着漫长而孤独的黑夜,迎来平凡而忙乱的白天,白天很好,一些都井然有序。马路上会有很多行人陪我走路,早...

徘徊在人间的鬼魂

暮色渐至,傍晚的薄雾在田野里散开来,花草树木都沾上了它的露珠,这一刻,又像是早晨。 一缕青烟在空中忽飘忽停,在一颗树下,化成人形,这是人们常说的鬼魂。 这个魂魄的主人林沐,一裳青衣从头到脚,长长的头发束了一半,即便脸上没有一丝血色,也能看出她清晰的轮廓,和精致的五官,在生前,想必是一个大美人。 林沐在树下东张西望,确认周围没人后,就大胆的在田野里走动。 她想触摸一花一草,想要一颗露珠,可惜,...

祝福你那女孩

故事的开始在一个春天 缘起 桃县一中是桃县重点高中,萧飞凭借着运气勉强考入其中,每天都是枯燥而平静的学习生活,他觉得这三年也就一只这样过下去了,可是在高一下学期开学初,一切都悄然发生了变化。 这天是每周一下午的放假日,闲来无事,萧飞的室友老范提议一起去西校区玩耍一番。(这里要对西校区做一下介绍,桃县一中分为两个校区,主校区和西校区,西校区是专门培养尖子生的校区,这里的班级叫精...

那天晚上没有月亮

秦琴睡到了九点,化了个妆,准备美美地去宰杨珊珊一顿。反正一年也就只有这个机会了。

那些、我们不愿意承认的事实。

人生太过于短暂,一睁眼的功夫就消失的无踪无影。 当人们走到终点的时候,或许早已经忘怀了你的过去。人们常说“死”是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一件事情,我却说带有遗憾的死,才是最值得我们悲哀的事情。如果你的生活每天都是按部就班,一点变化都没有。或者是,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 那请问一下,这样的人生有意思吗?当然,我并不是说那种让你们会有所误解的含义。 并不是有钱、物质上的满足才叫生活,才会幸福。 仅仅只是...

言情后花园©2020

uhttp=https,httpty=https,uhttp=https,httpty=https,uhttp=https,httpty=https,